综合前两期的“满满的干货(一)”和“满满的干货(二)”,大家对于质粒DNA的提取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那么在使用过程中,很多人觉得自己提取的质粒效果还是很差,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本期给大家在准备了一些质粒DNA提取时需要注意的事项,这些结果包含了浓度偏高或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案:
原因及解决方案
01质粒浓度偏高
存在RNA残留:未完全消化RNA(RNase A失效或未添加),导致A260值虚高。
解决方案
提取前一定要在溶液Ⅰ中加入RNase A,如果已加完RNase A的溶液Ⅰ在冰箱放置久了,一定要补加RNase A。
02细菌培养状态不佳
-
细菌密度过低:若细菌培养液OD值(如OD600)未达到对数生长期后期(通常1.0-1.5),菌体数量不足,会直接导致质粒总量减少。
-
培养时间过长:超过对数生长期后,细菌进入稳定期或衰退期,可能释放核酸酶降解质粒,同时菌体裂解难度增加。
-
细菌污染,若培养液中混入杂菌,杂菌会争夺营养,导致目标细菌生长受抑,同时可能释放酶类破坏质粒。
-
菌液长期存放。
解决方案
(1)调整培养时间至12-16小时,但避免过度生长导致质粒丢失。
(2)确保使用合适的培养基(如LB)和正确的抗生素浓度。
(3)接种前用新鲜活化的单菌落,避免使用陈旧或多次传代的菌液。
03质粒拷贝数低
-
某些质粒(如大质粒或低拷贝质粒)天然拷贝数低(如pBR322为低拷贝)。
-
插入片段过大(>10kb)导致复制效率下降。
解决方案
(1)选择高拷贝质粒载体。
(2)若需保留低拷贝质粒,可增加培养体积(如从5mL增至10-20mL),提高质粒总量。
04质粒降解
在提取过程中,如果操作环境存在核酸酶(如DNase、RNase),或者提取过程中剧烈震荡、温度变化过大等,可能会导致质粒降解,使提取的质粒浓度降低。
解决方案
(1)在提取过程中,使用无核酸酶的试剂和耗材,如无核酸酶的水、无核酸酶的离心管等。
(2)操作时动作要轻柔,避免剧烈震荡。严格控制温度,尤其是在裂解和洗脱等关键步骤。
原因及解决方案
05裂解不充分
菌液量过多。
碱裂解(Solution II)时间过短:无法彻底破坏细菌细胞膜和释放质粒;时间过长(超过5分钟):会导致基因组DNA断裂并与质粒共沉淀,同时强碱可能降解质粒。
裂解液未混匀。
解决方案
(1)采用适量的菌液量进行提取。
(2)确保充分裂解,但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。
(3)加完Solution II一定要轻柔且充分混匀。
06中和与离心不彻底
-
Solution III未充分混匀,质粒复性不完全;
-
离心转速/时间不足(如<12,000rpm或<10分钟),沉淀未分离。
解决方案
(1)加入Solution III后,立即颠倒混匀8-10次,直至出现均匀白色絮状沉淀。
(2)12,000-13,000rpm离心10-15分钟,确保沉淀完全。
07洗脱液使用不当
-
洗脱液体积过大。
-
洗脱液pH不合适。
-
洗脱温度不足:未将洗脱液预热至60℃左右,低温会降低质粒从硅胶膜上的解离效率。
-
加完洗脱液未静置直接离心。
解决方案
(1)洗脱时调整洗脱液添加体积,洗脱液体积过大会稀释浓度;体积过小则无法充分湿润硅胶膜,导致质粒洗脱不完全。
(2)洗脱液(ddH2O或TE缓冲液)pH偏酸性(<7.0)会降低质粒溶解度,影响洗脱效率,建议pH8.0-8.5。
(3)洗脱液加入后需静置1-2分钟,质粒充分溶解并释放后再离心。
08操作损耗
-
离心后上清未完全吸弃,稀释菌体。
-
重悬缓冲液(Solution I)未充分混匀,菌体沉淀未分散。
解决方案
(1)菌体离心后,用移液器彻底吸尽上清(残留量<10μL)。
(2)加入Solution I后,用涡旋仪或移液器反复吹打至沉淀完全分散(无可见颗粒)。
索莱宝质粒提取试剂盒产品列表
货号 |
名称 |
D1100 |
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 |
D1110 |
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 |
D1120 |
革兰氏阳性菌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 |
D1130 |
革兰氏阳性菌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 |
D1140 |
去内毒素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 |
D1150 |
去内毒素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 |
D1160 |
酵母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 |
DM1100 |
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(磁珠法) |